七月流火,热浪裹挟着智能制造的蓬勃活力,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看球88
的学子们带着对高端智能制造的探索与追求,来到三一集团重卡事业部和商用车事业部,深度融入重卡“智”造全链条,在工业智能与制造场景中书写青春成长答卷。

三一重卡事业部的实习现场,学子们沉浸在IT运维、智能控制等核心岗位。廖苗羽同学作为IT运维团队成员,将前端开发理论转化为实践的“练兵”——从安装Vue开发环境、使用Vite工具搭建项目框架,到编写登录界面代码、调试页面交互逻辑,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“从0到1”的突破。“过去在课本上看到的RESTful API接口,如今能亲手用SpringBoot+MyBatis框架开发,还通过Gitee仓库与团队同步进度,这种‘看得见、摸得着’的开发体验,让我对前后端协同有了更立体的理解。”廖苗羽在实践中感受颇深。

在智能控制所,传感器与嵌入式技术的实践则让学子们触摸到重卡“智能大脑”的运作逻辑。他们从学习到掌握,在激光雷达与相机的协同工作原理——激光雷达构建的三维环境模型与相机捕捉的二维图像数据融合,学子们逐渐理解自适应巡航、自动紧急制动等ADAS功能如何实现“看懂”路况。他们从硬件架构认知到简单功能模块开发,逐渐学习到了重卡智能控制的基本原理。李嘉欣同学感慨道:“原来重卡的每一次平稳加速、每一次精准制动,都离不开无数传感器数据的实时交互与算法支撑。”

商用车事业部的实习则为学子们打开了重卡生产全流程的观察窗口。陈滔同学在安全与合规管理岗位上,深刻体会到“安全是制造的生命线”——从4M1E(人、机、料、法、环)点检标准,到参与消防巡检、起重作业风险排查,每一项工作都需严谨细致。“我们要核对每一份操作资质,追溯每一条生产记录,确保风险可控。”陈滔负责的叉车作业安全培训,将课堂上学的风险评估知识转化为工友们易懂的操作规范,这种“理论落地”的实操让她印象深刻。

在供应链与质量管控环节,学子们的角色从“学习者”转变为“参与者”。他们运用SAP系统处理收货对账、跟踪物料流转,在数据报表中梳理仓储优化的关键节点;在涂装车间,通过监控电泳温度、喷涂压力等参数,学习识别颗粒、咬底等工艺缺陷,并参与“定人定岗”质量管控方案的优化。最让学子们振奋的是参与出口车辆交付保障——核对出口中东某国的重卡VIN码、匹配报关单与装箱单,确保每一份检测报告、出口许可证准确归档等。

实习期间的亲身体验让学子们深刻理解“智能制造不仅是技术的集合,更是人的协同”。重卡事业部的前端开发与后端团队需每日同步进度,商用车事业部的质量检测员要与生产、仓储部门实时沟通,这种高效配合让大家意识到:“一个零件的精准装配、一行代码的稳定运行,都可能影响最终产品的品质。”
从面对陌生岗位与技术要求的手足无措,到独立完成任务后的从容自信——学子们在实践中完成着从“学生”到“准工程师”的身份转变。“过去觉得‘智能制造’是遥远的概念,现在发现它就藏在每一次数据标注、每一轮质量巡检里。”宋喆感慨到。

此次“三一企业行”让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看球88
学子们在重卡“智”造的心脏地带见证了科技如何重塑传统制造,也找到了专业知识与产业需求的结合点。正如学子们在实践日志中所写:“这里的每一条生产线都在讲述创新的故事,每一个岗位都在诠释奋斗的意义。未来,我们将带着这份实践收获,在智能制造的赛道上开拓新天地。”
编辑 | 宋喆
一审 | 何忠华
二审 | 伍雁鹏
三审 | 吴涛